首页 > 乡村振兴 > 种植技术 > 粮食 正文

甘薯贮藏

来源:宁夏三农呼叫中心 发布时间:2021-07-08 

曲继松      宁夏农科院    副研究员

2021年6月22日

一、贮藏生理

(一)呼吸作用:薯块在贮藏期间生命活动仍在进行。呼吸作用是这一阶段最重要的生理活动。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,进行有氧呼吸,薯块中的淀粉转化为糖,糖再分解,释放出二氧化碳、水和热。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,进行缺氧呼吸,产生酒精、二氧化碳和较少的热量,酒精和二氧化碳过多时会使薯块中毒腐烂。贮藏期间,温度愈高,呼吸作用愈强。

窖温高于18℃,呼吸强度较大,薯块容易发芽。因此,甘薯贮藏的温度不能过高。呼吸强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弱,窖温低于10℃时,薯块呼吸强度很弱,甚至失去活力。温度过低,易受冷害。贮藏的适温为11℃~14℃,最适温度为12.5℃。窖内相对湿度低于70%和温度较高时,呼吸强度随之提高,薯块容易失水糠心。适于贮藏的相对湿度为85%~90%。此外,薯块受冷害、染病和破伤,也会提高呼吸强度。

(二)块根愈伤组织的形成:薯皮是由木栓化的细胞组成的,它能防止病菌的侵入和减少水分散失,增加耐贮性。当薯块碰伤后,伤口表面薄壁组织的数层细胞内,淀粉粒消失,细胞壁加厚,呈木栓化,形成新的薯皮(这就是愈伤组织),虽然没有色素,但有保护功能。因此,使伤口迅速愈合形成愈伤组织,对贮藏是有利的。高温高湿的条件下,形成愈伤组织较快;反之则较慢。低于12℃或高于39℃均不能形成愈伤组织。在温度为32℃~29℃,相对湿度90%左右,通气良好条件下,2~3天即可形成愈伤组织。

(三)营养物质的变化:薯块在贮藏期间,各种物质都会发生变化。

(1)水的变化:块根含有较多的水分,一般达65%~75%,高的达80%以上。贮藏期间水分逐渐减少,窖温愈高,湿度愈低,水分的损失愈快、愈多。

(2)淀粉和糖的变化:薯块中有较多的淀粉和糖,它们约占薯块干重的60%~70%。在贮藏过程中淀粉的一部分转化为糖、糊精和水,糖的一部分为呼吸所消耗,另一些则存于薯块内。因此,贮藏一段后薯块中的糖会有所提高。

(3)果胶质变化:在贮藏的过程中,薯块中部分原果胶质转变为可溶性果胶质,而且总量也在减少,从而使组织变松软,导致抗病力下降。受冻薯块内部的部分水溶性果胶质变为不溶性的原果胶质,形成硬心,而薯皮附近的原果胶质却比原来降低。

受冷害薯块皮部:不溶性果胶质→可溶性果胶质→皮软

受冷害薯块内部:可溶性果胶质→不溶性果胶质→心硬

(4)生长素的变化:徐薯18和栗子香两个品种,在收获时每千克薯块中含吲哚乙酸分别为1.3微克和5.5微克。贮藏6个月后,分别增加到18.1微克和40.0微克。试验指出:薯块含吲哚乙酸高的品种,薯块发芽较快。

二、烂窖原因

(一)热害与冷害

温度达16℃以上时,会引起薯块发芽和病菌迅速繁殖(如软腐病发生的最适宜温度为15℃~23℃),温度低于9℃则薯块易受冷害。因此,贮藏期间窖温保持在10℃~15℃的范围内才能保证薯块的安全贮藏。收获晚,入窖前夜里在窖外遇到0℃以下的低温易造成冻害。

(二)湿害或干害

入窖初期薯块呼吸旺盛,出汗多(呼吸水多),形成水珠,病菌繁殖快,引起薯块腐烂。雨水入窖、窖内地下水上升,形成窖内淹水,造成湿害。窖内相对湿度以80%~90%为宜,低于70%薯块失水快,有机质分解,易产生糠心和干腐等现象。

(三)病害

薯块带菌、旧窖有菌、薯块有伤、温度湿度高,易发生病害。贮藏期病害主要有:软腐病、黑斑病、茎线虫病等。

(四)缺氧

窖内堆放过满,封窖过早过严,通气不良,会引起缺氧呼吸,发生酒精中毒而烂窖。

三、贮藏技术

(一)打好安全贮藏的基础

1、选好窖址窖形:选择地势高亢、背风向阳的地方建窖。地下水位高,土质疏松的地方选建棚窖;土质坚硬,地下水位深的地方建深井窖;有条件的或专业贮藏者可建屋窖,有地上式和半地下式两种。

2、旧窖消毒:选用旧窖贮藏,应及时清扫维修,在甘薯入窖前还要进行彻底消毒。先刮去窖壁一薄层土,清理运出窖外,按每立方米空间50克硫磺,密闭薰蒸l天~2天,打开窖口通入新鲜空气,再装薯入窖。

3、健薯入窖:做到“四轻”(轻刨、轻装、轻运、轻放)“七无”(无病斑、无虫眼、无损伤、无冻害、无水浸、无深沟、无露头青)。装窖不能太满,占总容积的80%。

4、保鲜剂处理:取甘薯贮藏保鲜剂25 克(一袋,粉剂放入容器,加冷水5公斤搅拌溶解,放入甘薯,浸泡1分钟-2分钟,当薯皮全部湿透后,捞出晾干,入窖贮藏。上述保鲜液可浸甘薯300公斤左右,预防甘薯黑斑病、软腐病和干腐病有特效。也可用70%甲基托布津或50%多菌灵500~800倍液进行消毒处理,将装入筐内或网袋内的薯块放入药液浸泡15~10分钟,淋水后即可入窖。

(二)加强贮藏期管理

主要是温度、湿度、空气的调节,以温度为主。

1、贮藏初期的管理(入窖后25天):甘薯贮藏的最适温度为13℃。在入窖初期,薯块呼吸作用旺盛,常使窖内形成高温高湿环境,薯堆温度可高达20℃以上。这种高温高湿条件,易使薯块发芽,消耗养分,并导致病害蔓延。因此,初期的管理应以通风散湿为主。使窖温不超过15℃,相对湿度保持在90%左右,但遇到突冷天气时,仍要注意保温。

高温屋窖的管理(1):在装好薯块后,要关闭门窗,烧火加温,在24小时内,使薯块上层温度达到38℃~40℃,中层36℃~37℃,下层34℃~35℃,保持4昼夜。若上层温度已达38℃~40℃,和下层温度相差10℃以上时,则应停火,待上、下层温度接近时,再烧火。经4昼夜高温处理后,将门窗、气孔全部打开,使温度在24小时内降到15℃以下,然后关闭门窗、烟囱,使温度保持在12℃~13℃。

高温屋窖的管理(2):开始加温的2~3天,薯堆内水分大量上升,若发现薯堆表面有潮湿现象,可打开窗口10~15分钟排除水汽,降低湿度,防止发芽和霉烂。若窖内湿度下降到50%,薯块易失水“糠心”,这时可在火道上泼水调节湿度。

2、贮藏中期的管理(从入窖25天后到翌年2月上旬)

重点是保温保湿防寒。这一阶段,天气冷,气温低,薯块呼吸强度弱,发热量少,是薯块易受冷害的主要时期,要注意关闭门窗,堵塞漏气的地方,使温度保持在12℃~14℃。若温度下降,要烧小火加温,井窖要盖严井口,以便保温防寒,湿度应保持在80~90%。 

3、贮藏后期的管理(2月中旬至出窖)

2月中旬以后,气温回升,要通风降温。温度保持在12℃左右,湿度不低于85%。该期应经常检查薯窖,如发现腐烂,应立即拣出,不可倒窖,以免增加病菌传染的机会,造成更大损失。

进窖检查时,为避免缺氧闷气的危险,应打开窖口,先用灯火试验,火不灭时,方可进窖检查。